最近Business Ethic的reading是關於廣告不實之類的主題
其中一篇是在講美國的藥廠很愛在電視上大打廣告 不論是成藥或是需要處方籤的藥物

這樣一講就讓我想到因為廣告被規定要把副作用都講出來
所以往往一個一分鐘的廣告有二十秒以上在念此藥物的副作用
好像吃這個藥會產生的症狀比它治的症狀還要多 可能原本只是想治個過敏 藥一吃還會頭暈想吐什麼一大堆的
(隨便舉例 並不是實例)

reading裡面寫到醫生和藥劑師等對這些廣告有兩極化的看法
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教育群眾的機會 但也很多負評認為這會造成吃藥過量(好像有一點不適就想去買某些藥來吃)或是鼓勵消費者自己診斷症狀然後買成藥來吃
也有很多病患因為看了電視 再去看醫生的時候就堅持要電視上的那種藥物 要求醫生開這個處方籤 結果讓醫生很困擾
醫生認為看診時大多數的時間變成在說服病人其實他們不需要這種藥物 反而花較少時候討論症狀和其他治療方法
另外的道德方面的concern是廣告都會拍得好像吃了那個藥之後 日子過得多幸福美滿 而讓消費者對此藥的效用產生"不實幻想" (哈哈)
隨便找的"幸福美滿"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tQDXuKVAo

reading後面當然還有很多道德層面的討論以及藥品廣告的規章
我發現這個現象還滿有趣的
相較於在台灣大家開心的過著"沒有選擇"卻可以很容易取得藥品的生活跟 在美國由於廣告及資訊氾濫所造成的議題

在台灣的情形:
在之前診所跟藥局沒有分隔開的時候 一點病痛就去小診所看醫生 醫生開什麼就吃什麼
就算現在診所跟藥局分開了 很多診所基本上有"內建"藥局 仍然是醫生開什麼就吃什麼
雖然沒什麼藥物方面的了解 卻可以較低價且容易的得到藥物

電視上出現頻率並不高的廣告 大多也都是不需處方籤的成藥(施施有三種...)
身為一個外國人 我不懂如果一個藥最後還是要經過醫生同意才能拿到 那它對消費者打廣告的用意到底在哪呢
純粹是想要醫生被很盧的病人煩死嗎(哈哈)

一直以來對西方醫療體系的印象就是"死不了的病不用就醫"
因為看病很貴 保險規則那麼複雜 還有看個病要排很久 說不定這讓藥廠感到其中存在的商機
相較之下以前在台灣覺得"正常"的行逕其實根本就是太誇張了 高中時的課後活動還包括跟感冒的同學相約去看小兒科
互相討論是巷口那一家的藥效比較強還是麥當勞旁邊那一家比較有效
而路上林立的小兒科診所 牙醫 皮膚科都大大滿足了我這種人的需求 如果可以打一針或吃幾包藥就藥到病除不是有效率得多嗎
這樣一想 若是講這個給美國人聽應該也算奇談一則吧

當然台灣的醫療體系常被評論造成醫療浪費或是醫生與藥廠掛勾等 自身也是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議題
總之以前沒去比較過 美國藥品在電視上的高曝光率而造成的影響比起在台灣藥物取得容易的情形 不知是哪一個較需要被放在放大鏡下討論呢

也或許日子過得去就好 肚子不要痛就好 這一切都是大驚小怪 Business Ethic的本質就是硬去探討一些無解的現象  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1rabbit 的頭像
    alice1rabbit

    Alice in Wonderland

    alice1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